向周永开同志学习系列评论② 用心用情 把群众当亲人

日期:2021-01-27 浏览次数: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有一次,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后来才知道是9个群众抬着滑竿,走了七八里山路,把我送到了医院,救回了我的这条命。这使我更加明白:我们共产党人只要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近日,媒体在采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时,周老的一番肺腑之言,让人动容,感慨良多。

 

什么是亲人?狭义是指以血缘或契约关系为纽带的直系亲属或者配偶,广义而言,也泛指彼此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作为其中的一员,周老心中始终揣着一个“民”字,始终把群众当亲人,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彰显了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深厚情怀,为广大党员干部竖起了学习的标杆。

心系群众,要从“情”字上入手,与群众心手相牵、血脉相连。“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点多面广、错综复杂,只要我们站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立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群众心连心,干事创业就能得到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开展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党员领导干部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就不能做来去匆匆的“影子干部”,不能做蜻蜓点水的“浮萍干部”,更不能成为群众只在媒体上见得到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像周老在花萼山扶农助农那样,拿出一股“泥腿子”劲儿,挽起裤脚,走出办公室,到一线去、到现场去,一头扎进群众堆里,在街头巷尾听群众聊民生疾苦,在田间地头听群众说所需所盼。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掏出心窝子,用心用情,与群众零距离,何愁群众不会打开话匣子?

心系群众,要在“干”字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当前,个别干部心态浮躁、拈轻怕重,热衷于“面子活”,一说“下深水”就面露难色,每到基层看望慰问群众就是“送送米、送送面、送送鸡鸭钱”,认为“授人以鱼”就能获得群众信任,就能提高群众满意度;还有的干部当“高音喇叭”在行,可一说到贯彻落实,手就短了,腿就软了,“只有广告没有疗效”的工作方式,很难获得群众的情感认同。群众为什么不把周永开同志当“外人”?因为他说“共产党人不能有私心”,自己离休后与群众一起护林造林,几十年间,让花萼山成为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让花萼山人民看上电视、坐上车,我就去跳玄天关。”他还为当地群众修路通电,带领群众种植萼贝走出贫困,自然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心系群众,要在“担”字上着眼,“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周老说,“我这个人是个小人物,我做的事情也是些小事情”。即便扎根花萼山数十年,身体力行树起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周老还是用面对群众的谦抑、用“小我”来概括呕心沥血的奉献。为民尽心尽力,勇于担当奉献,其精神激励来者。最近,省内局地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这场遭遇战中,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以闻讯而动的快速响应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仅在成都市,4000余人的专业采样队伍,24小时内就完成郫都区90余万人的采样检测工作。寒风中的坚守,深夜里的奋战……这样的工作作风,群众绝不会把党员干部当“外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前,基层微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时有发生,成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矢志不渝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人心,汇聚起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