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日期:2023-11-21 浏览次数:0

来源: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一闭幕我们就抓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展快一年了。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对一直紧绷的弦,有的同志认为可以歇歇气、松松劲了。对此,我还是那句话: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但要抓党风政风,而且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无论是正在开展第二批活动的单位还是已经告一段落的第一批活动的单位,都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行动,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工作,要抓一件是一件,既然从作风切入、拿作风开刀,我们就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否则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而且这样的抓比不抓还有害,抓而无信更有害。人无信不立,党无信更不立。

前些天,我看到一份反映一些地方教育实践活动的材料,列举的现象很具体,说有些地方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甚至事与愿违,引起群众反感。我作了批示,要求好好查一查、纠一纠,举一反三,深入分析原因,加以预防和避免,不要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现在,社会上议论比较多、干部群众比较担心的是,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能不能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能不能巩固发展?对这个问题,大家在整改措施中谈了不少。我看,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要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没有变化,老百姓体会最深。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相反,提高标准、从严要求,自然就会看到差距、看到问题。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

当前,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来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同时,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看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是某一工作环节的问题还是工作全过程的问题,是由比较单一原因造成的问题还是由深层次复杂原因造成的问题,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这么多年来,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了。症结就是没有抓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则放任自流。所以,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