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0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 2020-03-0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此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战略部署,要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将“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2020年一项主要工作进行部署,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促进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与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相协调,不断提高治理能力,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重大政治原则,确保改革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谋划、部署和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体现在职责定位、机构职能、协作衔接、建章立制等各方面各环节,以改革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推动改革落实。 ——强化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在“总则”部分明确“监督执纪工作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并对线索处理、立案审查等报告范围和程序作出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完善对下级纪委监委“两为主一报告”、对派驻机构“三为主一报告”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上对下的统筹、联络和领导、指导,不断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面上情况,真正把双重领导体制落实落细。发挥合署办公优势,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制度,江西、新疆等开展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市地级以上纪委监委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部门分设,进一步加强监督力量、强化内部制约。 ——分类推进派驻机构改革。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派驻监督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强化对所有党员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 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赋予相应监察权,制定派驻机构考核办法。开展垂直管理单位和部分以上级管理为主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省区市派驻机构改革的领导,地方纪委监委全面完成向机构改革后的党政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因地制宜开展地方党委管理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革。201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27.5万件,谈话函询8.3万人次,初步核实21万人次,立案6.6万件,处分5.9万人。实践中,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地方纪委监委联合办案的模式,已经在审查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纪检监察组情况熟、专业强、懂行业,地方纪委监委了解地方政治生态,双方发挥各自特点形成内外合力,助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方法论。党中央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把加强监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审议批准《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严格规范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先后起草制定数十项法规制度,完善了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案件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办案安全、案件审理和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监督执纪执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 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筹有序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立法工作,制定《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主动投案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规制度,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完善办案程序、证据标准衔接机制,促进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任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的要求,对于巩固发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既是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改革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对违纪者进行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者调查处置,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这样就从组织形式、职能定位、决策程序上,把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体现出来,并实现了全过程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党规管党治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一体两面、高度契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内在一致、高度互补。党中央从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出招破局、统领牵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保障国家监察体制创制突破、提升效能,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为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第一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整体谋划和一体落实,有效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高效,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整合规范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纪委监委履行双重职责,把适用纪律和适用法律结合起来,对涉嫌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一体审查调查;制定同监察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将监察法中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具体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规体系;纪检监察机构发挥合署办公优势,把纪委监督与监委监督贯通起来,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同向发力、协调衔接的监督格局。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抓手。党内监督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力保证了党在这场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发挥保障作用,必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统筹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提升履职尽责水平。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落实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总要求,以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为着力点,把握好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发挥好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一体推动、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 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是确保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紧起来的有效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推动各级纪委担负起监督责任,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探索实践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在统筹谋划、部署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协调推进机制。重点完善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同级监督难题,关键在常委会,班子成员间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增强主动监督、相互监督的自觉。对各级“一把手”来说,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最有效,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 ——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围绕线索管理、审查调查、处分处置等环节,建立健全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的制度规定和工作机制,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方面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做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监委主任、副主任)的人选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监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各级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的人选提名、考察和考核以派出它的纪委监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上级纪委监委要定期听取下级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国有企业纪委、高校院所纪委工作汇报,全面及时掌握情况。通过业务指导、调查研究、全员培训等形式,协调解决下级纪检监察机构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提高下级纪委监委履职能力。 ——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 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一种机制。进一步深化派驻机构改革,突出日常监督职能,赋予派驻机构监察权限,拓展派驻全覆盖范围,有利于完善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派驻监督质量,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要完善派驻监督体制,研究完善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健全派驻机构与地方纪委监委协作机制,探索以上级纪委监委派驻形式强化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监督的有效机制,逐步扩展垂直管理单位和部分以上级管理为主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 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在基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严明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好政策、民生福利真正惠及群众。坚持定位向基层监督聚焦、责任向基层监督压实、力量向基层监督倾斜,把监督触角落实到基层、直抵实处。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脱贫攻坚、民生、涉黑涉恶腐败等专项治理,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监督点多面广线长,必须创新监督机制,要从创新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入手,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方面力量,在人员配备上统一调配使用,在履职履责上统一工作标准,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赋能。 ——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强化纪委监委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 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的要求,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使“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协调衔接,实现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同增质效,形成合力。研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党风政风监督部门、信访举报部门、监督检查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巡视巡察机构之间信息互通、监督互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监督工作的整体规划,通过联席会议、对口指导、联合调研等机制,强化“四项监督”的综合、协调与联动。坚持力量一体调配,将监督检查部门力量与派驻机构、巡视巡察机构力量统筹调配。坚持成果一体运用,健全监督检查部门、派驻机构、巡视巡察机构工作会商机制,定期、不定期交流监督信息。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 ——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 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创新的实践和制度建设紧密相连。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自上而下、依法有序推进监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制定监察法实施条例,推动研究制定监察官法,依法履行制定监察法规职权。落实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要求,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和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机制制度和工作流程。要在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上下功夫,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下功夫,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 ——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完善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用严格执纪推动制度执行。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推动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善于运用制度谋事干事。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前提是纪检监察工作自身运行要规范化、法治化。党中央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批准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就是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纪委监委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不断激发改革活力,持续释放改革效能,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卓)
  • 2019-07-1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6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全国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讲授专题党课并对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主持并作总结讲话,中央第十六指导组组长耿惠昌、副组长张伯里和驻委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坚持,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质”的规定性。我们党一路走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青春活力。 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90多年历史进程中形成一些基本的职责定位和特质,要深刻认识,忠实践行。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必须坚决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必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不能变,根本的是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自觉做到结合融合,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立足职责抓好主题教育8个方面专项整治,坚决完成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表对标党中央部署要求,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做到对党忠诚、勇于担当、谦虚谨慎、三严三实。要坚持领导带头,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2019-07-1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初心”到底什么意思? 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初心”一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本意”的含义,指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本来的意愿,东晋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就有“既不契于初心”一语。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往往也会渐渐淡忘,于是便有了贤哲之士“不忘初心”的提醒,唐代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心愿,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有对这样意涵“初心”的阐释。佛教较早直接使用初心一词,其意即初发心、初发意,强调知得要行,所谓“护念初发心”,即时刻保持、呵护初念,没有此念,行动也就缺乏了指引,故后世在概括《华严经》思想时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道德经》对初心的解释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始终怀有一颗率直、纯真、善良之心。 儒家在讲初心时已经超越了词语本身的意向,往往强调学者要能“求圣人之初心”,体会古代圣贤创作经典、奋力实践的初心,只有理解了圣贤的初心,才能体悟圣贤的真正意图,打通现实与历史,更好地实践。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年幼时有一次看到家乡吉州学宫有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这三个人均因生前的忠义之举而获得“忠”的谥号。年幼的文天祥感慨道:“死的时候如果不能和他们并列,那就不是真男儿了!”这样一个信念伴随了他一生。国家有难时,他以书生之力举兵而起,纵使战败被俘依旧坚守气节,忽必烈欣赏他的才能与气节,亲自招降,他却只求一死以做到“仁至义尽”。文天祥死后,在其衣服中发现了他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的故事提醒我们,初心绝不是任意一个念头发作的时刻,初心含有一种对自身使命的自觉,同时初心也意味着坚定,一种信念一旦确立,就有了行动的方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遭遇挫折与诱惑,反而会从中豁亮自己继续前行。就如司马迁在遭遇李陵之祸而受酷刑之后,他忍辱负重,完成修史理想。 有自觉而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才能有笃实的行动与不渝。没有初心的人只会把自己放于流俗之中庸俗地活着,甚至连理解伟大的能力也都丧失了。就像经常有人怀疑英雄,他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忍受肉体的煎熬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初心,无法越过自身思想的渺小,进而思考伟大。初心即是一个人理解伟大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朝向伟大的起点。 学而思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 陈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从本源上来讲,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追溯到17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全人类谋幸福,为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宣言所提出的基本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使命与信仰。我们党很多早期领导人的初心和使命意识就来自这里。1936年10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说道:“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说的这三本书就包括《共产党宣言》,他说:“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初心和使命书写在旗帜上,并为之进行不懈斗争。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早的注脚。在初心和使命的激励下,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致力于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1983年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人民跟着共产党干什么?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也正是这份初心、使命与责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2016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8个方面要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这里第一次在“初心”后面加上了“使命”,第一次完整提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奋斗逐梦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中国走上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 践中悟 初心和使命怎么体现? 帅志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织部干部) 为民办事服务,既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践行宗旨意识的题中之义。回想起前两年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柏香村驻村扶贫期间一件10元钱的“小事”,深切感受到只有把群众诉求摸准摸实,一抓到底解决问题,才能把每一件“小事”办好,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 当时,我们走访了解到部分贫困群众看不上卫星电视后,便争取了免费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的项目。没过几天,贫困户老刘给我打来电话:“村上不是说扶贫项目免费吗,咋个安装完了师傅找我收钱哦?”我们马上与主管部门联系,请其督促停止收费。 半个月后,我们例行走访经过老刘家,边“摆龙门阵”边帮他算起了近期的收支账。他说,最近打零工赚了点,母猪下崽后卖了两头小猪,生活很安逸,就是不知为啥这个月多扣了10元手机话费。 经了解,因老刘的手机运营商同时负责本次卫星信号接收器安装,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给老刘等一批贫困群众“安排”了10元的月租。通过反复沟通,运营商停收月租,并逐户退还了多收的10元。事后,村主任由衷地说:“10元钱都为我们积极争取,党派来这样的驻村干部,真是我们的福气!” 怎样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办好?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源于信息不对称、不公开。于是,我们拓展村务公开和干群互动渠道,通过村务公开栏、意见箱、微信群、二维码、短信群发、在线村务公开等平台,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此,村里“小事”少了、好办了,群众对组织、对干部更信服了,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更有力了。
  • 2019-07-1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开展主题教育进行统筹谋划,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主题教育抓紧抓深抓实,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有实效。 要深刻认识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四个迫切需要”归结起来,就是通过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理论武装,使全党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上来,把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汇聚起走好新长征路的磅礴力量。对于纪检监察系统来说,就是要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求,一体推进不敢、不能、不想,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不偏不虚。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方法步骤是,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这些要求很明确、很具体,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切实把主题教育搞准、搞实。把握和落实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部署要求,关键是要认认真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认认真真把抓学习、搞调研、找差距、促落实结合起来,真正找准问题,真正整改提高;认认真真抓好主题教育部署的8个方面专项整治,有针对性整治本单位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把自己摆进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些都是基本点、关键点,要在主题教育全过程中,不断地对表对标,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要坚持主题教育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融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手抓两促进、防止两张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指导督导,都要注意与职能职责、与党中央要求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主题教育重点整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与我们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一致的。主题教育坚持直面问题、查摆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与我们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基本职责,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是一致的。主题教育重点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与我们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是一致的。主题教育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我们狠抓巡视巡察整改,持续深化扶贫和民生领域腐败、涉黑腐败和“保护伞”等问题治理是一致的。主题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与我们用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剖析违纪违法案例,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是一致的。在整个主题教育中,我们一定要做好结合文章,同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结合起来,同履行党章宪法赋予的职责结合起来,同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结合起来,同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结合起来,在结合融合中实现两促进两不误。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级纪委常委会、常委同志要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找差距、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既搞好常委会的主题教育,又积极参加机关主题教育,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单位、联系领域的督促指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 2019-03-01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文如下: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认识、增强信心,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一直思考和谋划如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在强化党内各方面监督的同时,更好发挥监察机关职能作用,强化国家监察,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组织协调,从北京、浙江、山西试点探索到全国推开,再到组建国家和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效初显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在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条,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经显示出多方面成效。 一是有利于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把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反腐败相关职责进行整合,解决了过去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优化了反腐败资源配置,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有利于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我们把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纳入统一监督的范围,解决了过去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不同步、部分行使公权力人员处于监督之外的问题,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和反腐败的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有利于坚持标本兼治、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收拢五指,重拳出击,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一批腐败分子投案自首,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二、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 我讲过,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列宁强调,要提高监督机关的地位、规格、权威,建立起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权力监督问题。在中央苏区、延安时期,我们党探索了一套对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和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办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加强公权力监督进行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在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切实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目的就是要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 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监察委员会第一项职责就是“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教育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切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要督促掌握公权力的部门、组织、个人强化法治思维,严格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督促掌握公权力的部门、组织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要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监督实效。要把日常监督和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结合起来,加强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整改抓不好的要严肃问责。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强化监督执纪,及时发现和查处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同时强化监察执法,及时发现和查处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方面的问题,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一方面要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另一方面要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 现在,国家监委和省市县三级监委已经组建完成。在新起点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第一,改革目标不能偏。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要实现标本兼治。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监督和监察全覆盖的震慑效应,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二,工作职能要跟上。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第三,各项规则要跟上。要整合规范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强化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把适用纪律和适用法律结合起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带动整个纪检监察系统提高履职质量。 第四,配套法规要跟上。要制定同监察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将监察法中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具体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规体系。 第五,协调机制要跟上。要强化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领导,对内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统筹协调,对外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要旗帜鲜明支持纪委监委行使职权,为其履行职责创造有利条件。要及时研究解决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反腐败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高效。纪检监察机构要发挥合署办公优势,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 四、规范和正确行使国家监察权 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委”、防止“灯下黑”,这就是监督者要接受监督的问题。这对行使监督权的机构和同志同样适用。纪检监察机关要马克思主义手电筒既照别人更照自己,不能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监察权是把双刃剑,也要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行使权力必须十分谨慎,严格依纪依法。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纪检监察干部处在正风肃纪反腐第一线,时刻面临着腐蚀和反腐蚀的考验,很容易被“围猎”。要求其他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做到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坚决不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特别是不能搞选择性监督、随意执纪调查、任性问责处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做得是好的。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克己慎行、守住底线,扎紧制度笼子,强化自我约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带头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及时打扫庭院、清理门户,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加强自我约束,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强化纪法思维特别是程序意识,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在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上作表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2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2 13 14 15 16 >